晓鱼的自由
左宗棠收复新疆后,手握9万大军的沙俄,为何甘愿退出伊犁九城?
谁能想到,手握9万大军的沙俄,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,竟会乖乖地从伊犁九城撤退?这局面,光看数字都觉得悬,偏偏结局让人彻底傻眼。
其实,伊犁这地方,不只是新疆的心脏,更是大清西北的关键。1871年那会儿,沙俄借口“临时保管”,趁阿古柏之乱,强行占了伊犁。嘴上说“等你们收拾完再还”,手底下是真的一点不放松。九座城池、花园河谷、汉民、回民,连旗营都待在这。这抢的,比抄家还干净。
左宗棠进新疆时,已经六十五岁,棺材都抬到哈密了。他不是一般的倔老头,誓死捍疆,当真豁了出去。可这伊犁,光靠一腔热血难拿回来。清廷怕跟沙俄硬碰硬,先派崇厚出马谈判,结果被忽悠签了《里瓦几亚条约》,把大片土地送了出去,霍尔果斯河一带几乎拱手让人,消息传回,左宗棠都快气炸了,直接上奏章要治崇厚的罪。
换人谈判,曾纪泽上阵,桌上是条约,桌下是比拼胆量的硬碰。左宗棠也不再示弱,三路大军,金顺、张曜、刘锦棠,直逼伊犁外围。这架势,沙俄真打鼓了。看着清军动真格,沙俄表面上横,但其实刚跟土耳其打完俄土战争,七十万大军折腾得元气大伤。打一场,风险太大。再加上清军展现出的武力和左宗棠的狠劲,让沙俄犹豫:真要拼命,能不能稳赢?
最后结果,《伊犁条约》签了回来。特克斯河一带保住了,但西边七万多平方公里地还是丢了,十几万老百姓被沙俄强行带走。伊犁九城收回的是断壁残垣,连城里的烟火都像被风吹得干干净净。
看似风光的胜利,却满是苦涩。沙俄吐肉,有人说是中国的奇迹,其实更多是被逼无奈和各自盘算。你怎么看?要是你是左宗棠,会选择继续硬拼到底,还是接受谈判的结果?

